亲子乱aⅴ一区二区三区下载-黑森林福利视频导航-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-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-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

/ EN
13922884048

技術交流

Technology Exchange
/
/

3D 封裝將成為主要工藝? !芯片巨頭決戰先進封裝!

發布時間:2022-03-18作者來源:薩科微瀏覽:2615

一、3D 封裝將成為主要工藝


轉自:智東西

近日,中國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總監 Yang Rui 預測,臺積電將在芯片制造業再占主導地位五年,此后 3D 封裝將成為主要工藝挑戰。

過去十年各種計算工作負載飛速發展,而摩爾定律卻屢屢被傳將走到盡頭。面對更家多樣化的計算應用需求,為了將更多功能 " 塞 " 到同一顆芯片里,先進封裝技術成為持續優化芯片性能和成本的關鍵創新路徑。

臺積電、英特爾、三星均在加速 3D 封裝技術的部署。今年 8 月,這三大芯片制造巨頭均亮出,使得這一戰場愈發硝煙四起。

▲英特爾封裝技術路線圖

通過三大芯片制造巨頭的先進封裝布局,我們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一年,3D 封裝技術將是超越摩爾定律的重要殺手锏。

一、先進封裝:將更多功能塞進一顆芯片

此前芯片多采用 2D 平面封裝技術,但隨著異構計算應用需求的增加,能將不同尺寸、不同制程工藝、不同材料的芯片集成整合的 3D 封裝技術,已成為兼顧更高性能和更高靈活性的必要選擇。

從[敏感詞] 3D 封裝技術落地進展來看,英特爾 Lakefield 采用 3D 封裝技術 Foveros,臺積電的 3D 封裝技術 SoIC 按原計劃將在 2021 年量產,三星的 3D 封裝技術已應用于 7nm EUV 芯片。

為什么要邁向先進封裝技術?主要原因有二點,一是迄今處理器的大多數性能限制來自內存帶寬,二是生產率提高。

一方面,存儲帶寬的開發速度遠遠低于處理器邏輯電路的速度,因此存在 " 內存墻 " 的問題。

在傳統 PCB 封裝中,走線密度和信號傳輸速率難以提升,因而內存帶寬緩慢增長。而先進封裝的走線密度短,信號傳輸速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同時能大大提高互連密度,因而先進封裝技術成為解決內存墻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。

另一方面,高性能處理器的體系架構越來越復雜,晶體管的數量也在增加,但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仍然很昂貴,并且生產率也不令人滿意。

在半導體制造中,芯片面積越小,往往成品率越高。為了降低使用先進半導體技術的成本并提高良率,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將大芯片切分成多個小芯片,然后使用先進的封裝技術將它們連接在一起。

在這一背景下,以臺積電、英特爾、三星為代表的三大芯片巨頭正積極探索 3D 封裝技術及其他先進封裝技術。

二、臺積電的3D封裝組合拳

今年 8 月底,臺積電推出 3DFabric 整合技術平臺,旨在加快系統級方案的創新速度,并縮短上市時間。

臺積電 3DFabric 可將各種邏輯、存儲器件或專用芯片與 SoC 集成在一起,為高性能計算機、智能手機、IoT 邊緣設備等應用提供更小尺寸的芯片,并且可通過將高密度互連芯片集成到封裝模塊中,從而提高帶寬、延遲和電源效率。

3DFabric 由臺積電前端和后端封裝技術組成。

前端 3D IC 技術為臺積電 SoIC 技術,于 2018 年首次對外公布,支持 CoW(Chip on Wafer)和 WoW(Wafer on Wafer)兩種鍵合方式。

▲ a 為芯片分割前的 SoC;b、c、d 為臺積電 SoIC 服務平臺支持的多種分區小芯片和重新集成方案

通過采用硅穿孔(TSV)技術,臺積電 SoIC 技術可達到無凸起的鍵合結構, 從而可將不同尺寸、制程、材料的小芯片重新集成到一個類似 SoC 的集成芯片中,使最終的集成芯片面積更小,并且系統性能優于原來的 SoC。

臺積電后端技術包括 CoWoS(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)和 InFO(Integrated Fan-out)系列封裝技術,已經廣泛落地。例如今年全球 TOP 500 超算榜排名[敏感詞]的日本超算 " 富岳 " 所搭載的 Fujitsu A64FX 處理器采用了臺積電 CoWoS 封裝技術,蘋果手機芯片采用了臺積電 InFO 封裝技術。

此外,臺積電擁有多個專門的后端晶圓廠,負責組裝和測試包括 3D 堆疊芯片在內的硅芯片,將其加工成封裝后的設備。

這帶來的一大好處是,客戶可以在模擬 IO、射頻等不經常更改、擴展性不大的模塊上采用更成熟、更低成本的半導體技術,在核心邏輯設計上采用[敏感詞]的半導體技術,既節約了成本,又縮短了新產品的上市時間。

臺積電 3DFabric 將先進的邏輯、高速存儲器件集成到封裝模塊中。在給定的帶寬下,高帶寬內存(HBM)較寬的接口使其能以較低的時鐘速度運行,從而減少功耗。

如果以數據中心規模來看,這些邏輯和 HBM 器件節省的成本十分可觀。

三、英特爾用"分解設計"策略打出差異化優勢

和臺積電相似,英特爾也早已在封裝領域布局了多種維度的先進封裝技術。

在 8 月 13 日的 2020 年英特爾架構日上,英特爾發布一個全新的混合結合(Integrated Fan-out)技術,使用這一技術的測試芯片已在 2020 年第二季度流片。

相比當前大多數封裝技術所使用的熱壓結合(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)技術,混合結合技術可將凸點間距降到 10 微米以下,提供更高互連密度、更高帶寬和更低功率。

▲英特爾混合結合技術

此前英特爾已推出標準封裝、2.5D 嵌入式多互連橋(EMIB)技術、3D 封裝 Foveros 技術、將 EMIB 與 Foveros 相結合的 Co-EMIB 技術、全方位互連(ODI)技術和多模 I/O(MDIO)技術等,這些封裝互連技術相互疊加后,能帶來更大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。

據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介紹:" 封裝技術的發展就像我們蓋房子,一開始蓋的是茅廬單間,然后蓋成四合院,最后到高樓大廈。以 Foveros 3D 來說,它所實現的就是在建高樓的時候,能夠讓線路以低功率同時高速率地進行傳輸。"

他認為,英特爾在封裝技術的優勢在于,可以更早地知道未來這個房子會怎么搭,也就是說可以更好地對未來芯片進行設計。

面向未來的異構計算趨勢,英特爾推出 " 分解設計(Digression design)" 策略,結合新的設計方法和先進的封裝技術,將關鍵的架構組件拆分為仍在統一封裝中單獨晶片。

也就是說,將原先整個 SoC 芯片 " 化整為零 ",先做成如 CPU、GPU、I/O 等幾個大部分,再將 SoC 的細粒度進一步提升,將以前按照功能性來組合的思路,轉變為按晶片 IP 來進行組合。

這種思路的好處是,不僅能提升芯片設計效率、減少產品化的時間,而且能有效減少此前復雜設計所帶來的 Bug 數量。

" 原來一定要放到一個晶片上做的方案,現在可以轉換成多晶片來做。另外,不僅可以利用英特爾的多節點制程工藝,也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工藝。" 宋繼強解釋。

這些分解開的小部件整合起來之后,速度快、帶寬足,同時還能實現低功耗,有很大的靈活性,將成為英特爾的一大差異性優勢。

四、三星首秀3D封裝技術,可用于7nm工藝

除了臺積電和英特爾外,三星也在加速其 3D 封裝技術的部署。

8 月 13 日,三星也公布了其 3D 封裝技術為 "eXtended-Cube",簡稱 "X-Cube",通過 TSV 進行互連,已能用于 7nm 乃至 5nm 工藝。

據三星介紹,目前其 X-Cube 測試芯片可以做到將 SRAM 層堆疊在邏輯層上,可將 SRAM 與邏輯部分分離,從而能騰出更多空間來堆棧更多內存。

▲三星 X-Cube 測試芯片架構

此外,TSV 技術能大幅縮短裸片間的信號距離,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和降低功耗。

三星稱,該 3D 封裝技術在速度和功效方面實現了重大飛躍,將幫助滿足5G、AI、AR、VR、HPC、移動和可穿戴設備等前沿應用領域的嚴格性能要求。

結語:三大芯片巨頭強攻先進封裝

可以看到,在 2020 年,圍繞 3D 封裝技術的戰火繼續升級,臺積電、英特爾、三星這三大先進芯片制造商紛紛加碼,探索更廣闊的芯片創新空間。

盡管這些技術方法的核心細節有所不同,但殊途同歸,都是為了持續提升芯片密度、實現更為復雜和靈活的系統級芯片,以滿足客戶日益豐富的應用需求。

而隨著制程工藝逼近極限,以及應用需求的持續多元化,未來芯片制造商除了要解決散熱等技術挑戰外,還有望推進來自不同廠商的先進封裝技術的融合。


 
     

二、芯片巨頭決戰先進封裝

轉自:半導體行業觀察


以《戰略緒論》一書聞名的近代法國戰略大師薄富爾曾說:「戰略的要義是『預防』而非『治療』,『未來和準備』比『現在和執行』更重要。」半導體業界亦同,當摩爾定律所預言的制程微縮曲線開始鈍化,將不同制程性質的芯片,透過多芯片封裝包在一起,以最短的時程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,就成為重要性持續水漲船高的技術顯學。  
  而這些先進芯片封裝也成為超級電腦和人工智能的必備[敏感詞]。別的不提,光論nVidia 和AMD 的高效能運算專用GPU、Google 第二代TPU、無數「人工智能芯片」,就處處可見HBM 記憶體的存在。  
   
  畢竟天底下沒有面面俱到的半導體制程,觀察到先進制程晶圓廠每隔4 年成本倍增的「摩爾第二定律」,也突顯了電晶體單位成本越來越高的殘酷現實。AMD 處理器從7 納米制程開始全面性「Chiplet 化」,將7 納米制程的CPU 核心和12 納米制程的I/O 記憶體控制器分而治之,實乃不得不然。  
 
   


發展方興未艾的先進封裝技術


也因此,無論臺積電還是英特爾,無不拼命加碼,相關產品也如雨后春筍一個個冒出頭來,而AMD 更在未來產品計畫,大剌剌寫著「融合2.5D 與3D 的X3D 封裝」(雖然大概也是直接沿用臺積電的現有技術),以達成超過時下產品十倍的記憶體頻寬密度。  
   
  稍微替各位復習一下什么是「2.5D」封裝,臺積電擁有超過60 個實際導入案例的CoWos(Chip-on-Wafer-on-Substrate)算是這領域最為知名的技術,包含近期奪下超級電腦Top500 榜首的Fujitsu A64FX。英特爾用自家EMIB(Embedded Multi-Die Interconnect Bridge)將Kaby Lake 處理器與AMD Vega 繪圖核心「送作堆」的Kaby Lake-G,也曾是轟動一時的熱門話題。  
   
 
  有別于「2D」的SiP(System-in-Package),2.5D 封裝在SiP 基板和芯片之間,[敏感詞]了矽中介層(Silicon Interposer),透過矽穿孔(TSV,Through-Silicon Via)連接上下的金屬層,克服SiP 基板(像多層走線印刷電路板)難以實做高密度布線而限制芯片數量的困難。  
 
   
 
  「疊疊樂」的3D 封裝就不難理解了,臺積電就靠著可減少30% 的封裝厚度InFO(Integrated Fan-Out),在iPhone 7 的A10 處理器訂單爭奪戰擊敗三星,終結了消費者購買iPhone 6S 還得擔心拿到三星版A9 的尷尬處境(筆者不幸曾是受害者之一)。但3D 封裝的散熱手段與熱量管理,也是明擺在半導體產業界的艱巨挑戰。  
 
   
 
  英特爾相對應的3D 封裝技術則為Foveros。最近正式發表、代號Lakefield 的「混合式x86 架構處理器」,堆疊了「1 大4 小核心」的10 納米制程(代號P1274)運算芯片、22 納米制程(代號P1222)系統I/O 芯片和PoP(Package-on-Package)封裝的記憶體,待機耗電量僅2mW。  
 
   
 
  英特爾2019 年7 月公布的Co-EMIB,用2.5D 的EMIB 連接多個3D 的Foveros 封裝,「整合成具備更多功能」的單一芯片。為EMIB 概念延伸的ODI(Omni-Directional Interconnect)則用來填補EMIB 與Foveros 之間的鴻溝,為封裝內眾多裸晶連接提供更高靈活性,細節在此不論。  
 
   
 
  連接封裝內多顆裸晶之間的匯流排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術。  
  英特爾在2017 年將EMIB 連接裸晶的「矽橋」(Silicon Bridge)正式命名為「先進介面匯流排」(AIB,Advanced Interface Bus)并公開免費授權,2018 年將AIB 捐贈給美國[敏感詞]先進研究計劃署(DARPA),當作免專利費的裸晶互連標準,MDIO(Multi-Die I/O)則是AIB 的下一代。臺積電相對應技術則為LIPINCON(Low-voltage-INPackage-INterCONnect),規格與英特爾互有長短。  
 
   


超級電腦用的系統單芯片并非IBM 和Fujitsu 的專利


長期關心ARM 指令集相容處理器與超級電腦的讀者,想必對先前采用Fujitsu A64FX 處理器打造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「富岳」并不陌生。這顆臺積電7 納米制程并CoWoS 2.5D 封裝4 顆8GB HBM2 記憶體的產物,堪稱當代[敏感詞]代表性的「超級電腦專用系統單芯片」,讓人不得不想起十幾年前的IBM BlueGene /L。  
 
   
  曾在21 世紀初期靠著「地球模擬器」(Earth Simulator)獨領風騷兩年多的NEC,其SX 向量處理器的[敏感詞]成員SX-Aurora TSUBASA,也是臺積電16 納米制程、2.5D 封裝6 顆8GB HBM2 記憶體的超級電腦心臟。  
 
   
 
  而英特爾的Xeon Phi 系列更是知名代表,透過2.5D 封裝包了8 顆2GB MCDRAM(Multi-Channel DRAM),可設定為快取記憶體、主記憶體或混合兩者之用。雖然Xeon Phi 家族兩年前慘遭腰斬,中斷自從Larrabee 以來的「超級多核心x86」路線,英特爾決定整個砍掉重練,一步一腳印重頭打造「傳統GPU」當作未來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,但異質多芯片封裝的重要性仍不減反增,最起碼被英特爾從AMD 挖角、主導GPU 發展的Raja Koduri,自己是這樣講的,也沒什么懷疑的空間。  
 
   
  不過AMD 也并未缺席,并看似有后來居上的氣勢,而且這并非突發奇想,早在2010 年之前,就開始進行長期研究,至今超過十年,并「很有可能」以EHP(Exascale Heterogenous Processor)之名開花結果,融合2.5D 與3D 封裝的X3D 則是達成EHP 的關鍵。  
 
   
 
  Exa 意指Peta 的1 千倍,也是近年來超級電腦的下一個競爭指標,像預定采用AMD Zen 2 世代EPYC 處理器的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El Capitan 超級電腦,理論運算效能就超過2ExaFlops。  
 
   
  AMD 自從2007 年購并ATI 之后,整合處理器與繪圖核心的APU 之路,一直走得相當掙扎,遲遲難以找到適合的產品規格與市場定位,不是CPU 不夠好、GPU 不夠強、就是兩者都不上不下,到了Zen 2 世代才算脫胎換骨。  
  這些年來,AMD 在超級電腦市場逐漸邊緣化,今年6 月的Top500 只剩下10 臺AMD CPU 和一臺AMD GPU,更需要強力的新兵器,才能「突破英特爾和nVidia 的封鎖」。身為「超級電腦APU」的EHP 就成為AMD 默默進行的新方向。  
   
  以加拿大ATI身分在2010年申請「藉由假矽穿孔替3D封裝進行導熱」(Dummy TSV To Improve Process Uniformity and Heat Dissipation)專利為起點,AMD一路累積了「記憶體運算的快取資料一致性」 (2016年)、「3D晶粒堆疊的熱量管理」(2017年)、「擁有[敏感詞]頻寬與可延展性能耗比的GPU架構」(2017年)、「記憶體內運算的陣列」(2018年) 、「回圈脫離預測(2018年)以改善閑置模式的效率」到「混合CPU與GPU的動態記憶體管理」(2018年)等成果,確定了AMD在2015年的財務分析師大會透露的「伺服器專用APU」與當年7月IEEE Micro發表的「藉由異質運算實現百億億級運算」(Achieving Exascale Capabilities through Heterogeneous Computing)計畫并不是玩假的,更何況現在AMD當家作主的還是一位以務實聞名的全球薪酬[敏感詞]女性執行長。  
   
  根據已公開的資料,EHP 概略規格如下,但后面勢必將隨著技術演進而有更動:  
 
  • 32 個CPU 核心(當時是8 顆4 核心CCD)。


  • 8 顆32 個GPU CU,總計256 CU 與16,384 個串流處理器(那時預定是GCN 第五代的Vega,看來將會推進到CDNA)。


  • 8 塊4GB HBM2 記憶體堆疊。


  • 時脈1GHz 時,雙倍浮點精確度理論效能為16TeraFlops,如十萬顆組成超級電腦,就是1.6ExaFlops,預估耗電量為20MW。


  • AMD 在2015 年7 月IEEE Micro 專文,表示32 個CPU 核心、320 個時脈1GHz 的GPU CU(20,480 個串流處理器)、3TB/s 記憶體頻寬、160W 功耗,是能耗比[敏感詞]的組態,總之實際的產品一定會變。


  • EHP 和X3D 的技術資產會「推己及人」到Zen 3 世代EPYC 處理器「Milan」的可怕傳言(像10 顆CCD 湊80 核心或塞HBM2 當L4 之類的),一直沒有停過。



   
 
  EHP 也有配置芯片封裝以外的外部記憶體,像斷電后資料不會消失的NVRAM(Non-Volatile RAM,如英特爾/Micro 的3D Xpoint 和發展中SST-MRAM 等)和「記憶體內運算」的PIM (Processing-In-Memory,記憶體內建位元運算電路),相關的動態記憶體管理與快取資料一致性,也是AMD 需要克服的技術門檻,至于軟體環境的完備性,更將是AMD 能否追上nVidia 的最核心因素。  
           

同場加映:nVidia 也沒吃飽閑著


近來因「光明的未來前瞻性」而讓公司市值一舉超越英特爾的nVidia,在高效能運算、人工智能與自駕車等領域的優勢地位幾乎是牢不可破。除了帳面硬體規格,發展了十多年的CUDA 應用環境生態、遠遠超越英特爾和AMD 的GPU 虛擬化(這讓客戶使用AMD GPU 部署云端個人電腦的效益會明顯不如nVidia,云端服務業者的虛擬GPU 亦同,比較一下可負荷用戶端數量,就知道差別有多大了)和更多「不足外人道也」之處,才是支撐nVidia 股價的真正根基。  
  將話題拉回多芯片封裝這件事,就算不論以「訓練」為主的高階GPU,nVidia 連「推論」用的芯片研究案都走向「多芯片封裝延展性」。  
   
  但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更有趣的可能性:既然nVidia 高階GPU 都這么大顆,干么不干脆「順便」包一顆高效能的ARM(或RISC-V)指令集相容處理器,不再是英特爾、AMD 處理器的「附屬品」,讓GPU 變身成「可自行開機的超級電腦系統單芯片」?  
  事實上,nVidia GPU 內本來就有內建好幾顆簡稱為Falcon(Fast Logic Controller)的微控制器,用來輔助GPU 運算處理,像支援影像圖形解碼到安全性機制,或減輕CPU 執行驅動程式的負擔,如以前因為Windows 作業系統的延遲程序呼叫(DPC,Deferred Procedure Call)會逾時而不能進行的排程等。  
  2016 年,nVidia 先采用柏克萊大學的開源RISC-V 指令集相容處理器Rocket,開發出[敏感詞]代Falcon 微控制器,2017 年第二代產品擴展到64 位元,并自行新增自定義的新指令。前述由27 顆封裝而成的RC18 推論芯片,也是RISC-V 核心,每秒可執行128 兆次推論,功耗僅13.5W。  
  那么未來,假如nVidia 將「更多的工作」搬到GPU 內的RISC-V 核心,特別是驅動程式涉及大量GPU 底層機密資訊的「下面那一層」丟過去,或經由GPU 虛擬化掩蓋起來,又會發生什么事?這件牽扯到另一個少人知悉的潛在需求了:來自官方的開源驅動程式。  
           

弦外之音:GPU 驅動程式開源的沖擊



  臺面上看不到或少人著墨的議題,舉足輕重的程度往往遠超乎看熱鬧外行人的想像。  
  無論超級電腦還是人工智能(尤其是人命關天的自動駕駛),基于安全性考量,芯片廠商的客戶或多或少都希望檢視所有程式碼,理所當然包含驅動程式,這就是GPU 驅動程式開源之所以如此重要的主因。但偏偏這又是暗藏大量商業機密的黑盒子,要如何滿足客戶需求又不讓機密外泄,大方釋出「官方開源驅動程式」,就是nVidia、AMD 甚至即將「GPU 戰線復歸」的英特爾,已經面對很久的機會與挑戰。  
 

技術的發展跟著應用的需求走,這恐怕也將會注定AMD 靠著「超級電腦APU」反攻高效能運算市場的企圖能否悲愿成就的鎖鑰。




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“濾波器”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,只為轉載與分享,支持保護知識產權,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
公司電話:+86-0755-83044319
傳真/FAX:+86-0755-83975897
郵箱:1615456225@qq.com
QQ:3518641314 李經理  

QQ:332496225   丘經理

地址:深圳市龍華新區民治大道1079號展滔科技大廈C座809室

服務熱線

0755-83044319

霍爾元件咨詢

肖特基二極管咨詢

TVS/ESD咨詢

獲取產品資料

客服微信

微信服務號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| 成人免费直播| 欲帝精品导航|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|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|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|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|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|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|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| 曰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|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|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| 午夜免费视频| 欧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|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| 激情第一区仑乱| 爱情岛论坛首页永久入口|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专区|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|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野外 |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|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|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|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|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|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|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|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| √新版天堂资源在线资源|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|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|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|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视频|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|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|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|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|